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公司(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人物】这些鼎鼎大名的文豪们,都曾是记者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25    次浏览

蒲公英微校园,让校园生活更简单!一提到记者,现在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假新闻”、“新闻敲诈”等负面词汇。加之近年新媒体来势汹汹,传统记者不再是“香饽饽”,就连记者都常常调侃自己是“新闻民工”。然而,记者这一行曾出过不少文学大家。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我们熟悉的面孔吧。海明威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美国作家海明威。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描述性的形容词很少,简短,直白,就如同发电报似的,没有一句废话或累赘词,被称为“电报式”的语言。而“电报式”语言就是新闻报道与写作的经典结构——“倒金字塔型”结构(按照信息重要程度递减的次序来写,确保战时重要信息的完整)。笔者以为,“电报式”语言的运用与海明威的记者生涯不无关系。高中时,他就担任校报编辑。18岁就进入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值得注意的是,二战期间,海明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丧钟为谁而鸣》便在那时写下。欧·亨利 与海明威同一时代的欧·亨利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家。“欧·亨利式”的结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同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曾花250美元买下一家周刊,将它更名为《滚石》,使它成为一份幽默杂志。他既当编辑又当出版商,自己写文章,自己作画。一年后,《滚石》完全失败,于是他将这份杂志物归了原主。接着,他携家人搬到了休斯顿,转到《休斯顿邮报》当记者和专栏作家,每个星期的工资仅为15美元,大约为两个年轻售货员的收入。爱伦·坡 接下来这位极具传奇色彩。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恐怖小说之父,推理小说开山鼻祖,后世科幻小说鼻祖……他的笔下流淌着阴森诡异《厄舍府的倒塌》,也流露出唯美情诗《安娜贝尔·丽》。他替多家报纸杂志担任过记者、评论员的工作,这也是他养家糊口、迫于生计之选。19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报业杂志业进入鼎盛时期。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纸张成本的降低使得出版商们首次将目光投向大众市场,并开始脱离政治因素的影响。1833年,《纽约太阳报》成为美国首份成功发行的便士报,报上刊登大量颇具人情味的故事以及犯罪小说,来吸引了广大读者。此后,仅纽约一地,至少有34份新日报在5年内陆续发行。这也恰逢爱伦·坡生活的年代。对于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来说,既解决了温饱问题,又不至于荒废笔下功夫。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当代文学之父,以历险游记、风趣幽默闻名于世。1866年,他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这也奠定其世界范围内的声誉。记者与游历,丰富了马克·吐温的视角,为其笔触增色不少。林清玄 许多中国作家也都是记者出身。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深刻禅意。他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9年起,他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圣·埃克絮佩里 也许,你只知道《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曾是飞行员,但你不知道他也曾是记者。1935年1-5月,他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据说,最能出文学家的职业是新闻记者。有人根据《外国名作家传》中二百九十三名作家统计,其中曾参与过新闻工作的作家有38人,占总作家数的12.5%。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如狄更斯、马克·吐温、德莱塞、爱伦堡、柯切托夫等都当过记者,我国文坛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都办过报,当代文学的散文名家刘白羽、杨朔、魏巍都曾是名记者。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今日的“新闻民工”,会成为明日的“文学大家”。毕竟文字的力量经久不衰!